責任編輯:汪建沃 來源:湖南省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4-04-09
有人說,草甘膦原藥2013年活靈活現的盡情演繹了中國農藥行業起起落落的艱難發展歷程,從年初的3.2萬元/噸,一路飆升到4.5萬元/噸,漲幅高達37.5%,直到第4季度才趨于平穩。很多擁有草甘膦原藥產能的企業抓住機遇開足馬力生產,一掃前幾年低迷頹勢,在為企業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也為農藥行業的整體增長重彩濃墨了一筆。有人不禁要問,草甘膦原藥2014“錢景”又將幾何?
環保壓力加大,無形之手給力
草甘膦環保工作組成立于2011年11月,由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牽頭,組織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樂山市福華通達農藥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金帆達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江山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好收成韋恩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當時占據國內80%草甘膦原藥生產份額的企業參加。工作組成立以后,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行業內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在指導和引導草甘膦原藥理性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在組織技術攻關、三廢回收處理和綜合利用及啟動并開展環保核查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3年,國家加大對農藥行業環保監管力度,農藥行業首個環保核查在草甘膦生產領域啟動。國家環保部于2013年5月正式發布了《關于開展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環保核查工作的通知》(環辦[2013]57號),同時發布了《環保核查指南》,正式在草甘膦全行業啟動環保核查工作。此次環保核查除了基本守法性的要求之外,重點針對草甘膦母液的處理、副產品(氯化鈉、磷、氯甲烷、甲縮醛等)回收等涉及環保的核心問題開展核查,對于處理技術和各種副產品的回收必須講清技術原理,從裝置的技術適應性、產能匹配度、處置合規性等方面開展綜合核查,真正針對草甘膦環保的主要問題,避免了部分中小企業蒙混過關的可能。原來一些還想僥幸偷偷生產草甘膦原藥的中小企業,懼怕環保核查的威懾力,他們自知距離專項核查要求太遠,即使增加投入也達不到環保核查要求,因此不敢繼續生產或打消重新恢復生產的念頭,有效避免了偷產偷排的現象,行業自律較以往有所改觀。環保核查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不少環保不達標的被迫關停并轉,草甘膦原藥產能得到有效抑制。
環保核查行動目前正在如火如荼開展,從國家新近出臺的一些政策來看,農藥行業的環保壓力在不斷加大。政策往往是市場的推手,當市場的有形之手失去作用的時候,政策的無形之手就會起決定性的作用。從春節后國家對霧霾的治理力度來看,今年的環保壓力明顯高于往年,這無疑為草甘膦原藥價格上漲準備了政策條件。
春節前草甘膦原藥價格已上漲到3.3萬元/噸左右,但基本上是有價無市,市場上基本無貨可供。春節過后,草甘膦原藥價格開始低開高走,上班的第1天,草甘膦原藥報價在3.1萬元/噸-3.2萬元/噸,實際成交價在3.15萬元/噸左右,到周末時成交價已上漲至3.3萬元/噸,目前已經突破3.4萬元/噸,并穩定3.4萬元/噸-3.5萬元/噸,隨著草甘膦使用旺季的到來,草甘膦原藥價格尚有一定空間,突破4萬元/噸的價格是極有可能的,但能否突破去年4.5萬元/噸的峰值,有待市場的進一步演繹。總體來說,對于草甘膦原藥的市場價格走向而言,利好多于利空,這對草甘膦行業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筆者歷來反對以犧牲寶貴的資源、環境利益和勞動力資源換取產品的廉價出口,尤其反對企業間的無序競爭。進一步加大對農藥行業的環保監管力度,敦促企業依靠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及時轉型升級,打造中國農藥行業經濟效益、環保效益、社會效益和諧版,這才是中國農藥做大做強的出路。
市場需求增加,漲價已成定局
眾所周知,1995年美國孟山都公司在全球推出耐草甘膦的轉基因作物抗農達大豆后,草甘膦的需求量在過去的近20年間增長迅猛。在美國、巴西、南非、印度等國耐草甘膦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逐漸增加,有望刺激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作物對草甘膦的總需求量。據統計,2012年全球用于轉基因作物的草甘膦銷售額占總比的45.2%。此外,由于全球農業活動的擴展,用于傳統作物的草甘膦需求也在增加。目前,草甘膦已發展成為全球除草劑需求和使用噸位第1位的品種。
最近,一份市場調研報告給草甘膦原藥的價格上漲打了強心針。根據《用于轉基因和傳統作物的草甘膦市場調查》市場報告顯示,全球草甘膦市場有望于2019年達到87.9億美元,預測期間的年復合增長率可達7.2%。2012年全球草甘膦市場價值為54.6億美元,總需求量為71.86萬噸。耐草甘膦的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正在逐年提高,尤其是在亞太和拉美等新興國家,這將在接下來的6年時間里加速拉升草甘膦市場的需求量。此外,免耕農業系統的需求增長也有望提高草甘膦的市場需求。
專家預測,以高速增長的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為代表的亞太地區,有望在未來6年成為全球草甘膦成長最快的市場。亞太地區對耐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種植品種和種植面積的增加,將成為促進草甘膦需求增長的主要因素。2012年該地區對草甘膦的需求占全球總需求量的30%,2012-2019年銷售額有望以高于7%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特別是中國,隨著種植品種價格的調整、種植管理模式的改變、土地流轉的提速、家庭農場的出現、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等新的變化顯現,中國市場對草甘膦的需求更是可以預期。
其它因素利漲,有助推波助瀾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會逐步顯現出來。具體而言,產品的價格不是業主說了算,而是市場說了算。
草甘膦原藥的上漲,不僅可以帶動下游產品的上漲,而且也帶動了上游產品的隨之上漲。受其影響,雙甘膦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從年初的1.5萬元/噸-1.55萬元/噸漲至了目前的1.65萬元/噸-1.7萬元/噸,而且沒有止漲信號發出。市場就是這么奇怪,雙甘膦價格的不斷上漲,又會反過來推進草甘膦原藥價格進一步上漲。同時雙甘膦價格的上漲也使其供應變得非常緊張,草甘膦原藥供應也隨著變得供應緊張起來。
產品市場如股市一樣,人們總是習慣于買漲不買跌,追漲的熱情總是高于理性投資。在市場價格不斷上漲的時候,各生產企業和貿易商都惜售起來,從而也為草甘膦原藥價格進一步上漲積蓄了力量。
農藥行業除環保壓力加大外,安全生產監管壓力也在增大,企業要在自動化控制、自動連鎖與報警等諸多方面大量投入。此外,勞動力成本增加、運輸成本增加、融資成本增加、管理成本增加等,都決定了農藥漲價是必須的。
其實,筆者曾經多次提醒到,在農藥市場,農藥產品特別是原藥產品被經銷機構控盤、人為炒作、牟取暴利的實例并不少見,小噸位的品種如阿維菌素、擬除蟲菊酯類,甚至連大噸位的品種草甘膦都曾經被機構瘋狂炒作過。我們不少生產企業和經銷商在這方面交了不少的學費,難道還沒有交夠嗎?我們必須理性把握市場!把產品價格穩定在合理水平,避免大起大落,才能促進農藥市場長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漲跌因素互現,應該謹慎而為
受草甘膦行業豐厚的利潤吸引,從去年年底開始,有企業陸續宣布進入該行業或上馬新產能。四川樂山福華去年宣布將新建12萬噸/年草甘膦原藥產能,新項目建設將分2期進行,第1期6萬噸預計2016年底投產。和邦股份前不久宣布進入草甘膦行業的計劃,擬投資建設5萬噸/年草甘膦原藥生產項目,項目建設預計今年動工。根據目前相關的項目進度推算,草甘膦行業新增產能將在2年左右集中釋放。
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幾年前資本蜂擁進入草甘膦行業的一幕,2008年大批資本進軍草甘膦行業,行業一直處于產能過剩狀態。在經歷了幾年劇烈的去產能和庫存消化后,2012/2013年行業才迎來了起死回生。目前披露的擬新增加產能已經超過市場需求的增長量,這并不是一個好現象。但愿幾年前的草甘膦行業悲劇不再重演。
有專家分析,今后一段時間,中國草甘膦發展格局主要取決于環保核查力度。第一批草甘膦環保核查首批通過名單公布雖然有所延遲,但終究將于5月份公布,屆時相關部門將繼續開展第二批環保核查的申報工作。據悉參加第一批核查的草甘膦企業數量并不多,多數企業還處于觀察和觀望狀態。首批通過名單被業界視作決定草甘膦后期走勢的方向標和晴雨表。如果環保核查力度較大,將有望提升行業集中度,從而支撐現有價格。如果環保核查力度遜于預期,后期草甘膦價格可能會因為產能反彈而下調。
《用于轉基因和傳統作物的草甘膦市場調查》的預增長結論,在短期內固然可以為真,但是,一些抗草甘膦雜草的快速進化和生長,以及世界各國對農藥產品更為嚴格的法規管控,尤其是在歐洲地區預計會削弱市場的增長。據報道,阿根廷環保律師協會不久前向阿根廷最高法院提起申請,要求禁止草甘膦和硫丹在阿根廷的銷售和使用。在以上各種因素的刺激下,孟山都、陶氏益農和杜邦等國際農藥巨頭總是先人一步,他們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及時作出應對決策,都將業務重點集中到綜合雜草管理系統的研發上,目的就在于降低對草甘膦等單一成分除草劑的依賴。這是一個值得國內草甘膦行業高度關注的信號。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吸取草甘膦曾經發生過的慘痛教訓,草甘膦行業的確應該謹慎而為。行業發展何去何從,我們應該時刻準備著,而且一定要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