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中國化工報 日期:2022-12-12
ESG概念是由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在2004年6月首次提出,主張企業在注重經營績效的同時應該考慮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方面的表現。
12月4日,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發布暨學術研討會在天津召開,會上發布了2022年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ESG)指數(CGGI)。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近期召開的推進石油和化工行業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工作啟動會上,國務院國資委、生態環境部、北京化工大學等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也均派代表出席,足見各方對ESG高度重視,已將其作為推動包括石化和化工企業在內的國內企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不僅如此,隨著ESG投資規模創出新高,ESG評價機構和評價體系蓬勃發展,以及ESG信息披露政策不斷加強,ESG已逐步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評估工具和行動指南。
近幾年,ESG成為我國政府關注的焦點。2018年,中國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確立了我國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2020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建立健全環境治理的企業責任體系,要求企業公開環境治理信息。2020年10月,“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經濟社會發展要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這為ESG理念在中國落地實踐提供了寶貴的歷史機遇。今年5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明確了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探索建立健全ESG體系的目標,提出央企要統籌推動上市公司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完善ESG工作機制,提升ESG績效,在資本市場中發揮帶頭示范作用;立足國有企業實際,積極參與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規則、ESG績效評級和ESG投資指引。
在構建具有中國石化和化工行業特色的ESG工作體系上,需牢牢把握以下三方面關系,將ESG納入行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布局。
首先要統籌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實現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協同發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石化和化工行業轉型攻堅期和風險易發期,行業必須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充分思考將要遇到的困難和風險,防漏洞、強弱項,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將ESG納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體系,融入企業制度創新、治理結構、風險管理以及決策流程,通過降低排放、綠色經營、踐行社會責任和完善公司治理等舉措來實現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融合發展。
其次要處理好ESG國際化和中國化的關系,構建具有行業特色,符合企業實際的ESG信息披露規則和績效評價體系。目前我國ESG領域正處于進一步完善社會責任報告披露制度的階段,仍需要不斷完善和提升相關標準體系建設,通過編制細分行業標準,構建特色內容更加突出的行業ESG體系。筆者了解到,在石化和化工行業,今年已有由石化聯合會組織編制的《石化和化工企業環境責任信息披露指南》《石化和化工企業環境責任信息披露評價規范》兩項團體標準發布。
最后還要加強ESG工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歸根到底,ESG是全球共同的理念,有必要在合作、交流、借鑒中取得共識,在跨境投融資及人才等方面廣泛開展交流合作,借鑒國際標準,結合中國實踐,形成內外部良性雙重驅動,更好地推動提升中國化ESG的競爭力、創新力和影響力,助力我國石化企業加快向世界一流水平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