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胡瀟月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網 日期:2023-11-06
10月24日,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會長孫叔寶于第二十三屆全國農藥交流會主題大會(揚農論壇)上發表致辭。孫會長表示,保障糧食安全的底線不動搖,保持中國農藥行業高質量發展方向,需要我們保持清醒,厘清自身優勢,在細分市場和品種定位上有更深的護城河。相關發言內容如下:
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地緣沖突、能源危機、糧食短缺、通脹高企、自然災害等,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世界秩序在破與立中顛簸動蕩,全球經濟在困與韌中艱難復蘇。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繼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糧食安全,是諸多不確定性的最后壓艙石。面對地緣沖突造成的運輸不暢、氣候異常等自然災害對糧食供給的影響,農化行業努力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與安全,就是為動蕩和變幻的世界注入最大的確定性與穩定性。
今年年初以來,受前期疫情期間庫存積壓、西部地區新上產能釋放的影響,農藥行業快速步入下行軌道,產量同比減少,出口貿易回落,產品價格大幅下滑,行業效益持續下行,產能過剩明顯,競爭加劇。據對規模以上813家農藥企業統計,1-8月份農藥產量同比減少4.3%,累計營業收入同比下降超20%,利潤總額同比下降超60%。下半年隨著國內外用藥季節陸續到來,去庫存效果明顯,市場需求逐漸增加,9月份農藥產量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據統計,9月全國生產農藥原藥同比增加7.06%,環比增加5.26%。9月農藥價格指數(CAPI)為95.11,同比下跌35.65%,環比回漲0.20%。
當前農藥行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有些因素比如行業周期性的需求變化我們難以控制,自然界氣候變化導致的用藥需求增減我們不一定預測準確。但對一個面向特定用途的農藥品種而言,全球生產的總供給與總需求總不會差離太遠,也不可能由一家企業包打天下。疫情期間一些熱點品種產能增長過快,應該就是導致市場需求快速下滑的原因之一。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擁擠且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產能大起大落、價格大升大降,無疑對我們努力保持的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有害無益。保障糧食安全的底線不動搖,保持中國農藥行業高質量發展方向,需要我們保持清醒,厘清自身優勢,在細分市場和品種定位上有更深的護城河。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農化行業仍將有穩定的發展空間。能夠長久持續發展的,無一不是以創新引領的企業。分析世界500強和四大農化跨國企業,每一家的發展歷程都是在不斷創新與轉型中實現做強做大的。農藥是消費品,隨著春種秋播不斷消耗,我們仍然可以對來年農化行業及未來市場需求抱有信心。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對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今后5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035年實現農業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農業強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方面,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推動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和特色鮮明的實踐內涵,給中國農藥行業面向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農業、農村、農民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薄弱環節。我們在座的每一位的工作,都同農業現代化實現和農業強國的建設息息相關。以工業化的方式來改造傳統農業,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我們會眼界更高,胸懷更寬,也使我們的工作升華了。農藥行業也一定能夠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應有的新貢獻。展望今后工作,農藥行業自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努力。
一是推動農藥行業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這是必須邁過的坎,每個產業、每個企業都要朝著這個方向堅定往前走”。農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的標志,首先在產業結構上要形成一批具有產業競爭力的企業主體。通過政策導向、市場引導,兼并重組等方式形成既具有經營規模,又具有專精特新特色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向冠軍企業和產業鏈龍頭企業等,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避免加劇市場無序競爭和企業間內卷。其次在產品結構上要提升創新引領,加大創新品種的占比水平,同時加大落后產品的淘汰力度。過去一段時間在一些落后產能及次新產品上投資過熱,要知道每一個產品自有其最大的市場需求容量,每一個產品也有其相應的產品生命周期。在這方面我們應有清醒的認知,如果我們企業負責人還是固有思維,如果我們的管理者還是自以為是,在沖動下的投資決策,必將在今后付出代價。第三是智能制造要深入到生產制造和推廣應用的核心環節,促進企業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第四是踐行責任關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在行業深入人心。對于農藥產業而言,在產品創新設計起始,就要盡可能采用綠色合成工藝,推廣低碳環保技術,采用連續化和自動化控制裝備,利用綠色原料和智能制造來減少“三廢”排放。
二是著力提升行業創新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農藥因其特性使然一直是依靠創新驅動增長的行業。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動能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科技創新是農藥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源動力。從一定意義上說,科技創新不僅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科技創新不僅可以有效應對產能過剩,還可以提高品牌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優勢。近年來我國農藥行業對創新重視的意識不斷強化取得了豐碩成果,已經登記的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有數十個,化學合成新藥層出不窮、生物發酵等新工藝、新技術取得突破,但也要清醒的看到,實現由農藥大國向農藥強國的跨越,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創新不是為創而創,要直面農業高質量發展、直面農業重大病蟲害防治需求,圍繞高毒農藥替代、轉基因技術推廣應用,柑橘黃龍病、惡性雜草等難防治病蟲草害、豇豆等藥殘較高作物用藥,產學研協同攻關。同時,也要關注生物技術與生物制造在農藥原料及生產中的應用、核酸農藥等前景與動向,加快農藥生產的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鼓勵農藥制劑生產企業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同農業植保專業化服務結合,形成包括植保、種子、作物營養的等面向農業提供整體方案。農藥創新科技成果只有同國家需要、市場需求相結合,才能實現創新價值,驅動發展。
三是加快行業綠色低碳轉型。今年10月1日,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將開始試運行,過渡期至2025年12月31日,2026年1月1日正式起征。這也意味著,實施后供應鏈上任何一個環節的高碳排放,都將導致出口產品付出更多的碳管制成本。隨著影響貿易格局的減碳立法步伐不斷加快,農藥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勢在必行。作為化學工業的一個重要門類,農藥也是由石油等化石原料轉化而來,生產過程需溫度、壓力等能量轉化,三廢處理需熱、電等能量消耗。盡管與其他行業相比農藥生產碳排放貢獻不高,但對于能耗雙控嚴厲的地區,許多企業手握好的項目多年批復無望。一方面要全面系統地謀劃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新舉措,利用綠色原料和智能制造來減少“三廢”排放,另一方面,應根據園區特點與入駐企業狀況,對列31個發展農藥產能重點園區企業在能源供給上實行點供、直供模式。從而鞏固優勢產業的領先地位,在關系糧食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綠色低碳發展是全球共同的呼喚,也是保護地球家園的共同責任。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多年開展以健康、安全、環境為主要內容的責任關懷活動,發布行業責任關懷報告,將優秀企業的實踐經驗作為典范,引導更多的農藥企業踐行責任關懷理念,促進企業加快綠色制造轉型,處理好發展和環境、社會公眾的關系。在農藥應用領域,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科學安全用藥委員會,開展科學安全用藥培訓活動,九年來我們向數百萬農民普及農藥安全科學使用知識,推進農藥減量增效,為農業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四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過去幾年,受中國環保高壓政策及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全球農藥產業鏈、供應鏈進行了深刻調整。全球跨國公司基于分散風險及降低成本的需要,將越來越多的投資項目和采購訂單投向了印度。根據最新數據,10年前僅排名全球第六的印度最近超過美國,成為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農化產品出口大國。過去6年間印度農化產品出口額從26億美元,增長至54億美元,增長率達到108%,年復合增長率也高達13%。對農藥這種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戰略物資,一方面在企業層面謀劃產能轉移和發展規劃中,應充分考慮政策因素、產品生命周期、競品影響以及細分領域優勢;另一方面,在政府層面應給予一些必要政策支持和鼓勵,同時在一些資源稟賦好、配套能力強的化工園區建立農藥專業生產基地,提升農藥行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這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戰略及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五是以更高水平開放服務全球農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國際形勢發生什么變化,中國都將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農藥行業外向型特征明顯,為全球植保產品供給、為全球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當前,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日趨明顯,共建“一帶一路”和國際合作的深入推進,為我國農藥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優勢產品出口,開展服務貿易,擴大產業境外布局提供了良好發展機遇。要做世界一流的企業,必須要用開放的態度和國際化的眼界去面對競爭,做好國際化經營,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開放合作。近年來國內許多企業都加強了海外登記與市場布局,以中國產品、中國品牌、中國服務提供植保解決方案,提升了全球中國農藥的附加值和影響力。在“雙碳”的國際背景下,要將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環境因素貫穿于國際合作的始終,推動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讓中國農藥產品更好造福于全球農業種植者,共促世界糧食安全和經濟繁榮穩定。
六是切實加強品牌建設與培育。品牌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象征,是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對供需結構升級的推動引領作用顯著增強。農藥與一般化工品不同,作為農業生產資料,其購買者是廣大的農業種植戶,無論是商標或商品名,品牌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因素。同樣的有效成分,跨國公司由于品牌知名度高會得到更多的價值溢價。中國農藥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一批有競爭力的乃至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長期以來,中國農藥只是大量以原藥出口、以跨國公司品牌行銷全球各地。做有品牌的終端產品,雖說工作繁瑣,時間周期長,費時費力。但前期的投入,換來更多的市場渠道與品牌的掌控力。在當前原藥市場仍是寒若冰霜的今天,制劑銷售及海外市場下沉的優勢也就愈發彰顯。對大多數一帶一路國家,農藥工業生產薄弱。提前布局,深入耕耘,中國生產、中國品牌的產品將會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以高水平的品牌建設支撐農藥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各位代表,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讓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堅定信心、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農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