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世界農化網 日期:2021-09-06
“過去治療螨蟲是依靠合成的化學物質,或者‘以蟲治蟲’的方式,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殘留。”團隊成員周紅向記者解釋道,螨蟲大多寄生于棉花、柑橘等作物上,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極大。
周紅表示,現目前,殺螨的方式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多種化學物質合成的農藥進行殺螨,但是成分越多,造成的殘留和副作用也隨之而來。另一種方式則是“以蟲治蟲”,用吃螨蟲的昆蟲、微生物治療螨蟲問題。
“‘捕食螨’是現目前,十分環保的生物農藥,通過放置吃掉害螨的螨蟲進行生物殺螨,但‘捕食螨’易受雨水等情況影響,且周期長,見效時間相對較慢是它的缺點。”周紅表示,而濱蒿內酯是從中藥植物茵陳中提取的天然物質,和傳統農藥相比,成分更加單一,所以副作用也更少,且針對性強,受環境影響較小,見效迅速。
該團隊開展的農業生產田間試驗表明,濱蒿內酯不僅對農業害螨具有顯著的殺螨活性還對棉蚜防治具有顯著效果,減少了藥劑的田間使用量,減輕了環境壓力。同時,害螨極不易對濱蒿內酯產生抗性,對作物生長安全,可連續多年應用,或與常規殺螨劑進行復配,減輕了藥劑篩選壓力,為提高農業害螨防治效果,延緩常規殺螨劑抗性發展提供了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