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銳 來源:農民日報 日期:2012-04-26
“以前用辛硫磷拌砂子撒心防治玉米螟,一個勞動力每天也就能防治2畝—3畝,我這200多畝地防治一次就得雇10個人,工錢就得七八百塊。由于防治時間是在6月至8月,氣溫高,還容易中暑。現在使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一個勞動力每天最少能完成300畝防治,多的四五百畝,勞動效率提高了100多倍。”說起釋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好處,北京市順義區北小營鎮后禮村農民陳慶才臉上露出喜悅之情。
據北京市植物保護站大田作物植保專家楊建國介紹,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作為一種相對成熟的生物防治技術,除了自身防蟲、減藥、增收作用外,更重要的作用是作為一種載體和切入點,讓農民直觀認識生物防治,逐步轉變農民病蟲防治觀念,逐步了解和接受生物防治和綠色防控。
采用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環境友好型綠色防控技術控制農業有害生物,已成為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發展的主要方向和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的主要趨勢。2009年6月,北京市政府正式啟動了第一期為期四年的《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基礎建設及綜合開發規劃(2009-2012)》,控制農藥面源污染——生物防治補貼是作為其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建設內容。項目計劃每年實施30萬畝,4年累計實施生物防治補貼120萬畝。
項目實施以來,在京郊80萬畝農田(大田、蔬菜、果園)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5類,補貼生物防治產品21項。項目區糧食和菜田生物防治比例分別提高9%和8.1%;化學農藥用量從2008年的1年1畝地1.33公斤降至2010年的1年1畝地0.95公斤,下降了28.7%。3年累計減少化學農藥用量214.3噸。
2012年,北京市玉米種植面積約210萬畝,根據玉米螟發生規律及危害特點,預計玉米螟發生面積300萬畝次。除了控制農藥面源污染——生物防治補貼項目外,各區縣積極爭取資金擴大玉米田放蜂面積,2011年北京市共完成放蜂面積52.6萬畝。
楊建國說,目前,北京市相關部門已著手多方面籌集財政扶持資金,爭取盡快實現玉米田放蜂全覆蓋,并爭取在第二期《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基礎建設及綜合開發規劃》中,能夠增加生物防治補貼的比重,盡快讓更多更好的實用生物防治技術“進駐”農田。據預測,如果能夠實現放蜂全覆蓋,北京市將減少化學農藥用量500噸左右,挽回產量損失5300萬公斤,增加產值1.1億元,節約用工105萬個、約8400萬元,北京市農民玉米種植增加收入約2億元。
本欄目編輯:路鵬 電話:010-84885233 郵箱:lupeng@ccpia.com.cn
中國農藥工業網 http://www.scwushuichulishe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