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張夕林 來源:南通市通州區植保站 日期:2012-04-23
2.4建立風險共擔機制,形成農業專業化服務利益共同體
通州區從控制農業專業化服務風險出發,引導專業化服務組織、農業投入品生產企業、保險公司等相關主體通過合作協議,明確各方在農業專業化生產中的責任,強化相關主體的責任意識,在提供產品、操作行為、服務質量等方面達到規定要求。農機植保雙桿齊下。合作社以理事會為龍頭,以植保部門為依托,以農機部門為紐帶,以農藥企業為后盾,以作業服務隊為骨干,構建長效穩定的全程專業化服務管理新模式。從水稻機插秧入手,以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為突破口,實現“統一供種、統一機插秧、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收割、統一秸稈綜合利用、統一訂單銷售”的一條龍服務,確保糧食生產全過程標準化。特別是在水稻病蟲專業化全承包服務中,實行了站企社聯合專業化承包服務,確保了專業化服務規模和防治效果,大大提高了專業化服務合作社的綜合經濟效益。具體做法是:通州正大農藥公司與南通天泰糧食種植合作社合作,由通州正大農藥公司為南通天泰糧食種植提供水稻生產過程中所有的防病治蟲藥劑,要求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保證質量安全,保障方便使用,提供到位服務;雙方規定,如所用藥劑達不到預期效果,通州正大農藥公司承擔一切損失。金通聯糧食種植合作社與人壽保險公司合作,為專業服務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規范專業服務人員的操作行業,增強了專業服務人員的安全意識,同時也解決服務人員的后顧之憂。專業合作社負責專業化防治,對水稻全程病蟲害進行防控;加強機手技術培訓和操作服務管理,規范專業合作社市場運作;同時,專業合作社還實行統一購種、統一育秧、統一移栽(每畝收費120~150元),為全承包專業化防治提供了有利條件;然后由農戶自已對水稻肥水管理,只對病蟲進行統一時間、統一藥劑、統一方法、統一防治,確保了專業化防治的效率和防治效果;最后由合作社統一收割、統一收購、統一生產、統一銷售,實行產前、產中和產后一條龍服務,充分提高專業合作社綜合經濟效益,確保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越辦越好。植保站一方面提供優惠政策,適當給予扶持,對千畝以上的專業化全承包合作社,指定專人提供水稻全程病蟲防治服務指導,幫助解決專業化防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及時提供病蟲情報,提供藥劑配方,負責技術培訓,科學合理用藥,調查防治效果,做到查蟲治蟲,提高經濟效益;建立有效評估機制,及時化解專業化防治服務中出現的群眾糾紛和矛盾,保證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健康、有序、穩步發展。同時,蓬勃發展的三位一體聯辦的全承包專業化服務組織,還帶動了通州機器代治、統防統治等多種形式的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的發展,服務規模日益壯大,從而為今年下半年水稻大面積推廣專業化防治,有效控制病蟲為害損失,確保水稻高產豐收,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風險共擔機制的建立,進一步增強了各方服務主體的自律意識,從而有效地降低了農業專業化服務的風險,切實保護了農民的利益。近兩年,全區專業化服務沒有發生一起生產事故。
2.5建立質量控制機制,提高農業專業化服務水平
通州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部門從品種選用、病蟲害預測預報、配方施肥、高產栽培技術應用等方面,主動與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對接,為其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著力提高農業專業化服務的技術到位率,從而有效地保證了服務質量。督促指導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建立完善服務臺帳資料,建立專業化服務規程,加強專業服務人員的技術培訓,有效地規范了服務人員的行為。有效地控制質量,切實提高了農產品質量,使農業專業化服務的范圍進一步延伸。南通天泰、南通加成兩家專業化服務組織相繼注冊了魚灣大米、鳳水灣大米兩個品牌,將服務基地內的水稻進行加工,以質量占領市場,獲得了較好的收益。
2.6大力推廣商品化育秧和機插秧
為了有效改變幾千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工插秧方式,今年合作社與部分社員簽訂了13000多畝機插秧的合同,每畝商品化育秧和機插秧共計收取服務費120元。并與機手簽訂了服務合同,落實了服務責任,明確了服務范圍。堅持做到統一秧田、統一品種、統一播期、統一管理、統一調度,6月24日全部結束,不但確保了移栽適期,而且確保了移栽質量,據測產每畝單產最高達738.73公斤。
2.7因地制宜、形式多樣,大力開展土地流轉
根據部分農民既不想放田又不愿種田和少數農戶確實無力耕種的現象越來越多的情況,合作社自去年開始,在堅持農民承包經營權不變的前提下,本著流轉自愿、價格協商、發包方監證和社員內部流轉為主、聯片流轉為主的原則,合作社在大力推廣“田保姆”式全程專業化服務的同時,又及時推出土地全程托管型和“土地入股分紅型”服務模式方式,適合現階段農民的不同需求和愿望,并積極引導農戶由服務型逐步向土地托管和土地入股型轉變,向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正如馬道村44組吳建所算的一筆賬,他全家都在外打工,每到農忙季節,地里的莊稼活兒就成了他一塊心病,今年他干脆把3.5畝土地以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每年固定分配2800元,年底還能分紅700元,加上外出打工21000元,全年收入可達到24500元,而且省事又省心。像吳建這樣以土地入股或全程托管的農戶目前合作社已登記803戶,涉及流轉土地1900畝,并呈星火燎原之勢迅猛發展。這些社員土地流轉后,種植權歸合作社,社員只要有勞動力可以到合作社打工,這樣既解決了農民承包地分散零碎不便管理的矛盾,又提高了農業機械化程度;既解決了有田無人種或種不好的現象,又提高了土地產出率;既讓社員有了一份旱澇保收的穩定收入,又讓合作社從規模經營中獲得了較好收益,真正實現了合作社與社員的雙贏。
本欄目編輯:路鵬 電話:010-84885233 郵箱:lupeng@ccpia.com.cn
中國農藥工業網 http://www.scwushuichulishe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