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南方日報 來源:南方日報 日期:2012-04-13
日前,記者以業務員身份暗訪了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龍歸及太和三鎮的農藥市場,買回6瓶店家特別推薦的小容量包裝農藥,經業內人士分析點破,6瓶都是被商家使了戲眼法的假冒偽劣產品,并涉嫌添加隱性成分,其中2款有過被有關單位抽檢證實的前科。
近年來,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各地農產品消費者。江高、龍歸及太和都是廣州的蔬菜生產大鎮,其產品質量安全自然備受關注。“為牟暴利,一些黑心廠家在假農藥中濫加各種隱性成分。”一位在當地經營農資多年的老板不無擔憂地指出,若農民大量使用這類產品,必然會給瓜果蔬菜的安全留下隱患。
隨機買回6瓶農藥均有問題
早前有業內人士報料,白云區江高鎮江人路毗鄰江村農貿綜合批發市場,馬路兩旁聚集了10多家農資店,假農藥特別多。
3月6日上午,記者假扮成山東廠家的業務員,走進了某修理店旁邊的一家農資零售店。只有10來平方米的店面,靠墻的柜臺上分門別類地擺滿了各種品牌的農藥產品,近門處,幾排20克、30克及50克的小瓶裝產品分外顯眼。粗略估計,其比例幾乎占到整個店面貨品總量的1/4。聽說是來做市場調研的,店老板說,他們店只賣有特效且價格實惠的產品。
他毫不諱言,只要效果好,什么品牌都是次要的。“這款20克裝的‘萬蟲光’對蔬菜上常見的青蟲、吊絲蟲就特別有效,零售價卻只要5元,很受農民的歡迎?!彼S手從貨架上拿出一瓶標注含量為3%的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
記者隨后以帶回去做藥效試驗為由,買了一瓶。
小瓶裝的農藥不僅在他這一家農資店很暢銷,后來調查發現,當天在江高、龍歸和太和農貿市場周邊走訪到的10多家大大小小的農資,都把這一類型的農藥放在了檔口最顯眼的位置來重點推銷,而品牌種類則五花八門。在龍歸鎮郊區的田邊,一位本地人透露,農戶喜歡用這種小瓶裝的農藥,因為它剛好能兌一桶水(約30公斤)來使用。
為了保留樣本,在店主的大力推薦下,又分別在其他10多間店隨機買下另5瓶品種不同但規格相近的農藥。
回來后發現,6瓶農藥居然都存在“證件不全、農藥登記證內容與標簽不符”等問題。如:在龍歸鎮一家零售店買到的一瓶標注商標為“萬能殺”的殺蟲劑,從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得知,其農藥登記證實際上已于2011年2月22日到期,但包裝標稱的生產日期卻是2011年10月28日,顯然已經屬于過期產品,在包裝上,還赫然印著“廣東省農科院研制”;標稱為“22%春雷•噻唑鋅水劑,鄭州金利爾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另一瓶,按照其標簽上的農藥登記證去查詢,卻發現這個證號是屬于“河北伊諾生化有限公司”的,登記的產品信息為“2%春雷霉素”;而標稱“2%甲維鹽,廠家為山東大農藥業有限公司”的一瓶,其打出的農藥登記證是歸屬“江西大自然化工廠”……
按照標簽上所留的廠家電話打過去,發現所有號碼都無法撥通或者為空號。
假農藥濫加違禁毒性成分
為何廠家要在這些小包裝的農藥產品上使用障眼法?為進一步求證,根據標簽以及中國農藥信息網上的信息,聯系了上述所涉企業,得到的結果更確切證實:部分農藥確為假藥。
首先以農資商身份聯系上“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標稱廠家“河南博愛惠豐生化農藥有限公司”,對方在電話里指出,記者買到的那款農藥是冒牌貨,“我們有同樣的產品,但從來沒有推出過20克這個規格的農藥?!?/font>
接著,打電話給“河北伊諾生化有限公司”,對方也表示,與“鄭州金利爾化工有限公司”并無任何聯系,也沒有上述那款產品,“顯然你說的那款農藥是套了我們的證。”
隨后,聯系的所有被標注的公司,除績溪縣慶豐天鷹生化有限公司一直聯系不上外,其他均給出了同樣的回答:“你所說的產品不是由我們公司生產的?!倍粯俗⒃凇叭f能殺1%甲維鹽”瓶子上的“河北圣亞達化工有限公司”甚至指出,該公司沒這款產品,跟“廣東農科院”沒合作,目前在廣東也沒業務。
既然標注的公司都否認他們是這些產品的廠家,那么,這些涉嫌冒牌的農藥從何而來?一位長期負責廣東市場的企業人士透露:“有相當一部分是廣東本地一些地下窩點加工出來的。慣用手法是套取北方一些小企業以及產品在廣東很少有銷售的企業的證件,因此,即使稍微懂一點農藥基本常識,也難以從包裝上的農藥三證而迅速判斷它們的真假。”
“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僥幸逃脫執法部門的市場監管,另一方面,即使那些企業知道其被侵權,也基本不會親自到廣東來維權。”該企業人士進一步報料,“這類產品里面還存在一個最大貓膩,就是除標注的成分以外,還暗地里添加敵敵畏、毒死蜱、殺蟲雙等隱性成分,有的甚至還添加氯氰菊酯、銳勁特、甲胺磷等法律禁用的高毒成分?!?/font>
正是這些隱性成分,使得這些本來算是假冒偽劣的農藥產品,用在田間作物病害防治上也能夠收到和其它正規產品一樣的效果,甚至比正規農藥還要管用。
制售假利潤超50%,明知有問題還是推薦給農民
隱性成分加重農殘超標
實際上,通過套證及通過添加隱性成分來提高藥效的做法,肥了制假和售假者的腰包,卻給農產品的安全埋下了極大隱患。
日前,一家知名農藥外企發來的一份市場抽檢結果報告就顯示,近3年該企業在市場中抽檢了數千份20克—50克不等的小瓶裝殺蟲劑,結果發現絕大多數涉嫌添加該企業的專利成分:其中標稱績溪縣慶豐天鷹生化有限公司的產品“苜蓿銀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曾在惠州被檢出含有隱性成分,標稱山東澳得利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康戈”牌、20克包裝的產品,更是在多地被檢出添加隱性成分。
“小瓶裝產品在珠三角一些蔬菜產區較為普遍。”這家企業的有關負責人介紹,添加了隱性成分的產品有一個明顯特點,就是賣得比標注成分的同類產品要貴很多,比如20克裝的標稱為“萬蟲光”的“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其零售價高達5元,但實際上僅按標注成分,其售價不會超過3元;20克裝的標稱“康戈”的“1.8%阿維菌素”,其零售價也是5元,但按標注成分最多只能賣2—3元。因此,這類產品,從加工者到零售商等各個環節的利潤空間是相當可觀的,“不少都是50%以上甚至是成倍的利潤”。在暴利的驅使下,很多零售商明知道是問題產品,但還是推薦給了農民。
在走訪中發現,不少零售店中擺放的防治蔬菜“跳甲”的農藥品牌最多,這也是不少零售商號稱需要有“特效”才能上柜臺的產品,但其標簽成分卻多為“啶蟲脒”,甚至有標稱“0.5%阿維菌素”號稱為防治跳甲特效藥。對此,上述負責人介紹,防治蔬菜跳甲在業內還存在技術難題,上述這些產品幾乎全是在其中加倍添加了各種隱性成分,甚至是已經被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成分的“特效藥”。
據了解,目前常規農藥的安全間隔期普遍都在7天以上,但由于國內常規農藥長期過度使用,尤其在一些大的蔬菜區,很多已經形成較強的抗藥性,防效作用大大下降,農民不得不加大用藥劑量和用藥頻率,這種非法添加隱性成分的產品則因為剛好迎合了農民的需求而走俏市場。
廣州市農業局一位官員表示,在農藥中任意添加其他農藥隱性成分,不但嚴重違法,也嚴重干擾了農業重大生物災害的防控。每當發生重大病蟲害時,農業部門根據各監測網點的監測數據、分析災情和發生特點,制定出行動策略和技術措施。隨意添加隱性成分,完全打亂了防控策略和部署,既造成浪費,還會引發諸如病蟲害抗性、生態安全等許多不良后果。
另外,這種隨意添加隱性成分的行為,也加劇了農藥殘留超標的程度,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脅。目前蔬菜區農民的用藥頻率一般為3—7天,“農民也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在蔬菜上噴施了多種農藥?!睒I內人士認為,尤其是當前種菜的農戶多以散戶為主,且集中在農貿市場,缺乏監管,很容易造成農藥殘留超標。
本欄目編輯:路鵬 電話:010-84885233 郵箱:lupeng@ccpia.com.cn
中國農藥工業網 http://www.scwushuichulishe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