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經濟觀察網 來源:經濟觀察網 日期:2012-03-07
導語:農產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礎。朱友林建議,國家參照良種補貼,對農戶或防治組織使用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和產品進行補貼。
農產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礎,然而,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再三發生,特別是毒豇豆、毒韭菜等重要農產品農殘藥超標突發事件,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引起了消費者的恐慌。
為此,全國人大代表、南昌大學副校長、全國植物學會理事,教育部生物工程與生物技術專業分委員會委員朱友林提出設立《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和產品政府補貼》的議案。
朱友林發現,為減少農藥殘留,近年來,農業部門正在大力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農業防治、生物農藥防治等一批綠色病蟲防治技術和產品,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糧食出口大省的江西為例,在實施了《綠色植保農藥減量推廣行動》后,積極示范推廣生物農藥、生態防治等非化學防治技術和產品,大力推廣高效低毒安全化學農藥和科學用藥技術,取得了化學農藥用量減少10%以上良好成效。
但由于生物農藥等綠色病蟲防治技術和產品相對于化學農藥,其使用成本較高,農戶不易接受。
為進一步加快病蟲防治技術推廣、減少化學農藥用量,降低農藥殘留和污染、切實保障農產品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朱友林建議,“國家參照良種補貼,對農戶或防治組織使用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和產品進行補貼,由財政部列《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和產品》專項,用于補貼鼓勵農戶使用生物農藥及安全低毒的農藥,扶持綠色病蟲防治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
本欄目編輯:路鵬 電話:010-84885233 郵箱:lupeng@ccpia.com.cn
中國農藥工業網 http://www.scwushuichulishe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