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農資導報 來源:農資導報 日期:2012-03-05
中棉所、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于2012年1月調查了川、湘、鄂、贛、皖、蘇、冀、魯、豫、津、秦、晉、新、甘、遼和吉16個省市區120個定點縣、2962個定點農戶,發布2012年植棉意向報告,供決策參考。
植棉面積減6.1%2012年全國植棉意向呈減少趨勢,比2011年減少半成多。
據1月對120個優質棉樣本縣(團)、212個鄉(鎮)、314個村、2962個植棉戶的監測結果,持平戶占58.4%,同比增5.3個百分點;增加戶占10.4%,同比減26.6個百分點;減少戶占30.6%,同比增21.6個百分點。
預測意向植棉面積減6.1%,按照2011年植棉面積8124萬畝(中棉所數據)計減至7628.4萬畝上下,另有0.7%的農戶占0.5%播種面積即38.1萬畝的意向尚處觀望和等待之中。
植棉意向分析價格下降植棉意向減少。
2011年籽棉價格大幅下跌,據監測,2011~2012年度籽棉均價每公斤7.67元,減幅高達29.9%。
2011年總成本大幅上漲21%,致使收益大幅減少58.5%,降至每畝491.5元。
當前華北平原和長江中游尚三成的籽棉儲存在農戶家中,這些籽棉的售價仍將影響植棉意向,這就是山東、河北等植棉面積減縮的原因。長江中游受水資源短缺和春夏連旱的威脅,棉田繼續“下湖上山”,一些省植棉面積呈增加態勢。
臨時收儲發揮積極作用。針對國內外棉花市場的波動,2011年國家適時出臺了臨時收儲,到2012年2月21日,收儲皮棉259萬噸,約占總產的36%,有效遏制了棉價大幅下降,保護了農民的利益,植棉面積減幅不是很大。然而,植棉費工、費時、費勞和費錢的“四費”問題仍然突出,農民認為,植棉不劃算,信心不足。
本欄目編輯:路鵬 電話:010-84885233 郵箱:lupeng@ccpia.com.cn
中國農藥工業網 http://www.scwushuichulishe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