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農藥快訊》 來源:《農藥快訊》 日期:2012-02-21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糧食的豐產豐收是治國安邦的基礎,是國力強盛、經濟發展的堅石。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令人振奮的“八連增”,邁上了11,000億斤的新臺階。為我國糧食的自給自足,為世界糧食工業的發展續寫了新的輝煌。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奮戰在江蘇植保戰線上的全體同仁們同心同德,努力拼搏。2011年,江蘇省實現了建國以來糧食產量首次“八連增”,走出了一條經濟發達地區糧食穩定發展的新路子,實現糧食供求自給有余。糧食總產由全國第五位提升為第四位,糧食單產由全國第五位上升至第二位。
在全國和江蘇農業形勢一片大好的背景下,在壬辰龍年的開年,延續了10多年聯誼傳統的“2012年江蘇植保新春聯誼會”如期召開,會議由江蘇省農墾集團農業處承辦,江蘇省昆蟲學會、江蘇省植物病理學會協辦,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發部經理陳培紅主持。
2月5日,南京中山大廈4樓會議室高朋滿座,來自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江蘇省植物保護站、江蘇省農藥檢定所、江蘇省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江蘇省農科院食檢所、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蘇科農化有限責任公司、江蘇省農墾集團等“11農”單位的近120名領導、專家和學者等齊聚一堂,敘舊、話新,共謀江蘇植保業的發展大計,為農業科技的創新與推廣,為現代農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在參加會議的代表中,有17位教授(15位為博士生導師)、23位研究員(5位為博士生導師)、4位副教授、12位副研究員、15位高級農藝師和高級工程師。農墾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胡兆輝參加會議并致辭。
保國門生物安全,促地方經濟發展
吳新華(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物監管處處長)
江蘇檢驗檢疫局共有20個分支局。去年12月宿遷局正式掛牌運作,實現了全省13個地級市檢驗檢疫機構全覆蓋,將更好地為我省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進出境動植物檢驗檢疫主要承擔兩大職能,一是保國門生物安全,防止有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質傳入傳出;二是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尤其是江蘇外向型農業發展。
江蘇口岸大豆、木材等資源性初級農林產品進口量一直位居全國前列。2011年,進口大豆1,000萬噸、木材1,300萬方,外來有害生物防控任務艱巨。可喜的是,在全省系統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不辱使命,全年截獲有害生物1,970種10多萬種次,其中我國規定禁止進境的檢疫性有害生物8,000多種次,綜合排名連續三年蟬連全國系統第一名,為保江蘇農林業生產安全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面,我們緊扣地方經濟發展的重點。去年我們圍繞省政府振興種業、促進外向型設施農業發展等要求,建成全省第一家出口種子示范基地,無錫陽山水蜜桃香飄海外,初步形成鮮切菊花、組培蘭花、種子、苗木等四大類出口種苗特色產品。
2012年,我們將繼續秉承把關服務理念,進一步加大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通過推進數字動植檢、有害生物基因條碼庫建設,不斷提升外來有害生物防控能力;繼續探索便捷高效、安全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促進我省特色農林產業發展。誠摯地歡迎各單位提出需求,我們將竭盡所能做好服務。
科技成果領先,對外合作密切
楊益眾(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院長、教授)
學院現有植物保護、生態學、園藝、園林4個本科專業和植物保護(農用化學品工藝與營銷)與園藝(設施園藝科學與工程)2個專業方向。
學院現有植物保護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植物保護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植物保護和園藝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6個。擁有農業昆蟲學、植物病理學、蔬菜學、果樹學、農藥學5個校級重點學科,有揚州大學水生蔬菜研究室省級研究機構1個,揚州大學應用昆蟲研究所、揚州大學經濟林研究所和風景園林設計與旅游規劃研究所和揚州大學城市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所等4個校級研究機構,有植物保護、園藝與園林2個校級教學實驗室,有實驗農牧場、智能溫室等校內實習場所及中國農科院等校外實習基地20余個,是中國銀杏研究會掛靠單位。
學院現有教職工76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63人(含校外)。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000人,博、碩士研究生200多人,外國留學生數名,成教生300多人。
學院一貫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傳統,在教學、科研、科技開發與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昆蟲學),省級一類優秀課程2門(植物病理學、昆蟲學),省級特色專業(植物保護)、品牌專業(園藝學)各1個,校特色專業2個(園藝、園林)。“十一五”以來,學院共承擔國家973、國家科技攻關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30多項,部省級科研項目50多項,總經費達3,000多萬元。不少研究領域或方向的科技成果處于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近年來共承擔省級教改課題2項,校級教改課題6項,先后取得各級各類教學成果獎20多項。
學院一直注重對外交流與合作,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等科研單位有著密切的科研合作關系,并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德國、荷蘭、香港、斯洛文尼亞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農藥管理先行,拓展技術項目
王茂濤(江蘇省農藥檢定所副所長、教授級高工)
2011年江蘇省農藥檢定所圍繞農藥市場監督管理和農藥登記管理,以保障農業生產用藥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環境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為目標,重點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開展農藥市場監管年活動。加大農藥市場抽檢力度,力促農藥產品質量合格率和農藥產品標簽合格率,全省農藥產品質量合格率與標簽合格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積極探索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制度,在張家港、太倉、如皋等有條件的縣、鄉開展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實名、使用可溯源制度,建立高毒農藥監管長效機制。
二是貫徹落實農業部等五部委1586號公告精神。以省農委的名義會同省經信委、環保廳、質監局、工商局聯合下發貫徹1586號公告的意見,對公告涉及我省的苯線磷、滅多威等12個高毒農藥品種的86個登記產品采取禁限用措施。
三是率先開展農藥登記網上審批工作。我省是全國網上審批試點省份之一,2011年在農藥田間藥效試驗申請、農藥臨時登記申請、農藥正式登記申請、農藥登記續展等行政許可項目上全面實行網上受理和網上初審,確保登記審批工作公正、透明、及時、準確。
四是加強農藥登記試驗樣品管理。進一步完善農藥登記試驗樣品封樣制度,對進行農藥登記試驗(包括藥效、殘留、毒理和環境等)的樣品實行先監測、后封樣、再試驗的程序,以保證農藥登記試驗的真實性。
五是承擔農藥安全性監測與評價項目。組織開展多菌靈、噻嗪酮、氯氰菊酯、百草枯等農藥品種在抗性、環境、殘留等方面的監測,為農藥安全性評估和農藥登記后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六是加強農藥登記國際交流。先后接待美國、澳大利亞和越南農藥代表團來我省訪問考察,承辦海峽兩岸農藥管理交流會議,對提高我省農藥登記管理水平、促進我省農藥企業拓展國外市場具有積極意義。
2012年在切實做好農藥管理的各項日常工作的基礎上,重點抓好以下三件事:一是宣傳貫徹農藥管理新政策,特別是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即將出臺,要及時做好宣貫工作;二是探索建立農藥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發揮省內外教學、科研等部門農藥專家的作用;三是組織開展蔬菜用藥品種的聯合登記試驗工作,逐步解決蔬菜等小作物病蟲害防治缺少登記農藥的問題。
大項目大成果,凸顯科研實力
陳志誼(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所長、研究員)
2011年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在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科研工作,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和科技服務均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我們所去年的科研經費超過2,000萬元,是全院第1名;獲得了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我所完成了植保所學科發展的頂層設計,制定了“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了學科發展方向,成立了3個研究室(有11個項目組)、2個項目組,初步完成了植保所學科發展的總體框架;同時明確了我所“十二五”的工作重點——要在獲得大項目、集成大成果上下功夫;要繼續保持傳統學科的優勢,加快設施高效農業研究領域植保技術的發展;要切實推進我省植保學科的全面進步,為服務“三農”做出更大的貢獻。
2011喜結碩果,2012力爭突破
吳益東(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教授)
2011年度工作進展:“農作物生物災害綜合治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教育部認證并啟動建設,“華東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被遴選為新一輪農業部重點實驗室。植物保護學院整體遷入南京農業大學理科實驗樓,投資1,000萬元購置MALDI-TOF/TOF質譜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等關鍵設備和高標準植物培養室和養蟲室,一級學科公共實驗室平臺和各研究室的儀器設備及實驗空間得到顯著改善。從美國加州大學河邊分校引進高層次人才1名(植物病理學科植物抗病性方向)、1人入選江蘇省特聘教授、選留青年教師7名、在職教師出國深造3人。本年度到位科研經費4,000多萬元,發表SCI收錄論文85篇,SCI論文的平均影響因子達到2.6,影響因子2以上有46篇,影響因子10左右的論文有5篇,標志著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植保學科的科研創新能力和水平有了實質性提升,達同類學科國際先進水平。
2012年工作計劃:主持召開全國高校植物保護學院院長論壇,主辦第12屆國際卵菌分子遺傳年會,完成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驗收,加快推進江蘇省優勢學科建設工程植物保護學科建設項目。力爭在高端人才培養和引進、高水平論文和國家級科研成果培育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完成搬遷整合,專注為農服務
黃華強(江蘇省農藥研究所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
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1年進行了較大的整合,在繼總部從河西地區搬到新港開發區后,又進行了江寧生產基地搬遷,生產和人力資源進行了整合,集中優勢打造在南京化工園區的生產基地。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形勢的變化,充分發揮我公司的特點,生產、營銷和科研都奔著一個主題即大力發展服務于農藥和農業生產的產業。公司在化工園區的生產基地,著重建設新型制劑車間,生產適應市場的新產品。與此同時公司在做好“蘇研”品牌、做大國內市場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正努力培養一支有能力的營銷隊伍,2011年公司在推廣其氰烯菌酯等特色品種方面初見成效。公司的農藥產品檢測站、生測中心和信息中心,圍繞為“農”服務進行自身的建設和發展,在業界取得較好的信譽。因此,“為農藥和農業生產服務”仍然是我公司今后工作的目標。
跨入百億企業行列,打造現代農業集團
陳培紅(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發部總經理、高級農藝師)
江蘇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經過近六十年的改革發展,緊緊圍繞“富民強墾”目標,以“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安全優質食品”為歷史使命,以現代農業為核心產業,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形成了農林牧漁及食品加工、醫藥制造、貿易物流及相關服務、投資及房地產、通用設備制造等五大產業,下轄40多個直屬單位和控、參股企業的綜合性現代企業集團。
集團公司擁有國有農場18個,分布在江蘇省的14個市、縣(區),土地12.84萬公頃,其中耕地7.39萬公頃,水面面積1.34萬公頃。2011年集團預計實現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24.9%;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25.6%;歸屬集團母公司的凈利潤比上年增長26.5%。集團國有及控股企業的營業收入跨入百億元企業行列,集團公司資產超過百億元規模。
2011年,江蘇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對墾區農業資源進行整合,成立了“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轄大華種業、蘇墾米業、蘇墾物流等3個子公司,及18個分公司,進一步提升農墾綜合實力,實現墾區經濟新跨越、產業新飛躍,打造全產業鏈現代農業企業集團。
生物農藥領軍,新品開發推進
婁遠來(江蘇省蘇科農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研究員)
2011年公司在農科院和總公司領導的關心、指導下,積極、穩妥推進生產經營工作,強化公司內部管理,增效節本,特別在新品研發、品種格局調整、強化產品質量、市場開拓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業績。
全年生產品種28個,共計完成各類產品生產2,207噸,其中,生物農藥1,362噸。對原材料、產成品實施全項檢驗,確保了公司產品質量。
發出商品4,780余萬元。其中,直播稻田除草劑銷量上升,上升幅度15%以上,殺蟲劑銷售額有所減少。年度實現銷售4,500萬元,利潤320萬元。
完成40%己唑醇WG、25%甲維•毒死蜱WP、42%吡嘧•殺草丹WP、70%烯啶•噻嗪酮WG等產品的藥效、殘留、毒理、理化性質試驗,2012年有望獲得農藥登記。
成功舉辦了“江蘇省蘇科農化植保技術及新產品交流會”,會議聘請江蘇省植保總站領導和院植保所專家對2012年病、蟲、草害的發生趨勢進行了分析,邀請了江蘇省農墾集團、各市縣植保技術部門對新研制產品示范效果進行了評價,會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2012年度銷售市場的開拓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2012年,重點加強產品研發和銷售工作,與院植保所協作,重點著力于江蘇省生物農藥工程中心的建設,擬依靠這個平臺,研發出環保型、綠色產品生產需要的生物農藥制劑。銷售結合近年來市場變化的特點和客戶的需求,重點加強技術培訓、廣告策劃,以技術和廣告推動銷售業績的提高。
安全監測全覆蓋,檢測能力大提升
田子華(江蘇省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主任、推廣研究員)
1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建設
一是完善省級例行監測制度,實施對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全覆蓋。優化監測產品類別,確保我省食用農產品產業生產和消費安全。細化檢測方案,有針對性開展農藥殘留、重金屬、土壤環境以及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質量監測。及時通報監測結果,采取有效措施,積極處置相關問題。開展風險性、預警性監測,建立問題的發現機制,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預警能力。
二是建立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網絡,強化監測結果的傳遞和共享。形成“以省為中心、13個市級中心為骨干、縣級檢測機構為基礎”的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網絡,達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的實時傳遞、動態分析。
2 全省農產品檢測能力提升建設
進一步強化13個市農產品檢測中心能力建設,加快縣級農產品檢測機構建設步伐,到2012年底,在全國率先達到農產品檢測機構全覆蓋,爭取60%以上的縣級機構通過考核。強化制度建設、規范內部管理,提升檢測能力。主要工作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力開展技術交流及培訓。組織一期農產品檢測機構最高管理者培訓班,著重培訓、交流農產品檢測機構在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定位、作用和做法,發揮好保障作用。分片組織檢測機構最高主任、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培訓班,培訓、交流農產品檢測機構內部管理的經驗,提高檢測機構的內部管理水平。舉辦一期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員培訓班,考核合格發放檢驗員證。
二是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員檢測技術競賽。
3 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標準化建設
在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的基礎上,以“有場所、有人員、有設備、有制度”為中心,建設“四有”標準化速測站(室)。落實速測技術選型,開展速測技術培訓,為“產地準出”提供支撐。力爭在所有蔬菜主產鄉鎮建立起標準化速測站(室)。
明確工作思路,強化植保措施
刁春友(江蘇省植物保護站站長、推廣研究員)
2011年,在省農委黨組的正確領導下,我站認真貫徹落實全省農業工作會議和種植業工作會議精神,圓滿完成年初預定目標任務,為實現全省糧食連續8年增產作出了應有貢獻。
1 2011年植保工作總結
總結回顧2011年植保工作,主要成效表現在完成“四項目標任務”、出現“二個工作亮點”。一是完成了病蟲害控制目標任務。2011年農作物重大病蟲累計發生面積近4億畝次,通過切實加大防控力度,有效控制了危害,全年挽回糧食150多億斤,糧食作物病蟲危害損失被控制在2.5%以內。二是完成了外來有害生物的防控任務。及早發現與應急處置了扶桑綿粉蚧、疑似稻水象甲等疫情,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加拿大一枝黃花、桔小實蠅等檢疫性有害生物防控覆蓋率達90%以上,發生面積和發生程度都顯著減輕。三是完成農藥減量使用任務。通過在全省大力推廣十大病蟲綠色防控技術,重點推廣防蟲網或無紡布全程覆蓋水稻秧田、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農藥,進一步降低了化學農藥的應用,全省化學農藥使用量比上年減少3.6%,太湖流域減6.7%。四是完成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發展任務。截止目前,已有經工商登記注冊的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3,012個,比上年增加近千個。專業化防治覆蓋率進一步提高,稻麥主要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8.6%,小麥、水稻等作物高產增效創建萬畝示范片基本實現全覆蓋。
通過努力,有兩項重要工作具有特色,得到農業部肯定:一是病蟲害數字化監測預警工作。我省在全國較早建成并投入應用網上病蟲害監測預警平臺,率先在網上開展病蟲害發生趨勢會商。為了推廣我省的經驗,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專門在我省召開病蟲害數字化監測工作會議,并在我省舉辦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數字化監測預警系統應用技術培訓班。二是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工作。我省把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建設作為突破口,加大考核、典型宣傳、表彰和扶持力度,強有力地推動了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的發展,此項工作因此得到了農業部的充分肯定,危朝安副部長專門批示:“江蘇的做法好,請種植業司調度東南沿海發達地區有關情況”,在2011年召開的全國統防統治工作會議上,我省作為五個典型交流省之一在會上交流。
2 2012年目標任務
(1)重大病蟲害預報準確率90%以上,糧食作物病蟲總體危害損失控制在3%以內,經濟作物、蔬菜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8%以內。(2)確保新疫情早發現、早防控,已傳入重大植物疫情防除面積達90%以上。(3)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50%以上,新增登記注冊專業化服務組織600~800個。(4)實現2012年全省化學農藥使用總量比2011年減3%,太湖流域減5%。(5)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面積達3,000萬畝次以上,生物農藥應用比例增加2~3個百分點。
科研成果收獲頗豐,潛在項目蓄勢待發
史建榮(江蘇省農科院食檢所書記、副所長、研究員)
2011年江蘇省農科院食品質量安全與檢測研究所取得了穩定的發展:
1 科研經費全年到賬人均全院第一,谷物鐮刀菌毒素的監控治理技術、農獸藥的環境生態毒理以及關鍵控制技術研究、獸用抗生素替代產品噬菌體的研發、植物源有機認證的新農藥研究與安全評價、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關鍵技術研究、農產品產地到餐桌的全程監控與溯源技術研究,得到了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國家973預研、農業部948項目以及江蘇省各類課題的支持,項目進展順利。
2 本所編入了農業部農產品安全監管局領導下的國家農產品安全監管隊伍序列,正式啟動了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南京),對本所未來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作為農業部農產品安全學科群7大專業實驗室之一,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與標準重點實驗室本年度正式運行,表明本所在全國農產品安全研究領域的優勢地位得到了鞏固。此外我所承擔建設的省部共建食品質量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通過了科技部驗收,江蘇省轉基因安全評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基本建成,農藥殘留登記試驗、農藥環境安全性登記試驗通過了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的飛行檢查和中期評審。所有平臺的建設大大提升了本所的綜合實力。
3 本年度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一批潛在性成果正在孕育發展。
正像江蘇省農科院院長助理、植保聯誼會發起人之一楊新寧研究員所言,江蘇植保聯誼會由發起之初的寥寥幾人發展到現在的100多人,規模逐漸擴大,標志著江蘇植保業的興旺發達,他欣喜地看到江蘇植保產、學、研幾大版塊正形成合力,發揮整體優勢,共同推動江蘇“三農”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從楊研究員燦爛的笑容中,我們仿佛感受到他的喜悅,江蘇植保聯誼會的初衷和愿景正逐步走向現實。
暢談2011,憧憬2012;尋求機遇,攜手合作。2012年江蘇植保新春聯誼會的主題完全融合在代表們友好、熱烈的氣氛中。
干盡杯中酒,思緒猶飛揚。江蘇省農藥檢定所副所長王茂濤誠邀大家明年再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