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12-02-03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1日,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9個中央一號文件由新華社受權發布。文件包含“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提高市場流通效率,切實保障農產品穩定均衡供給”等六個部分共23條。
大幅增加農業科技投入
文件指出,必須堅持科教興農戰略,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決心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大幅度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科技跨越發展。文件提出要改善農業科技創新條件,加快培養農業科技人才。
文件確定,持續加大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持續加大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業農村的投入,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確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發揮政府在農業科技投入中的主導作用,保證財政農業科技投入增幅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
完善農產品流通網絡
文件指出,統籌規劃全國農產品流通設施布局,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農產品流通網絡。推進全國性、區域性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改造。
探索建立生產與消費有效銜接、靈活多樣的農產品產銷模式,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準確把握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變化,采取有針對性的調控措施,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市場穩定,保持價格合理水平。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六部分
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出臺了一系列農業科技創新的新思路、新政策。對此,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進行了解讀。
傳統生產方式難以為繼
陳萌山說,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業科技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同時,與建設現代農業的新要求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較大。
陳萌山表示,從當前和未來發展看,耕地、淡水等資源的剛性約束進一步加劇,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越來越大,依靠大量消耗資源的傳統生產方式推進農業發展已難以為繼,依靠低成本勞動力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空間逐漸減小。
“我國已到了必須更加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階段,科技進步已成為最重大、最關鍵、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陳萌山說,“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突出強調農業科技創新,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農產品生產保供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在我國農業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農科人員吃下“定心丸”
陳萌山認為,今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農業科技創新的新論述很多,新政策很多,其中最受廣大農業科研和農技推廣人員歡迎的政策亮點有兩個:一個是關于農業科技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的“三性”論述,這一論述給廣大農業科技人員吃下了“定心丸”;另一個就是關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一個銜接、兩個覆蓋”的政策,即鄉鎮農技人員工資待遇要與當地事業單位的平均收入相銜接,今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基本覆蓋所有農業縣,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覆蓋全部鄉鎮。
最重要是“三加快”
陳萌山說,今后一個時期,加快農業科技發展,對農業部門來講,最重要是“三加快”。
一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尤其是種業創新,著力解決制高點的問題;二是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尤其是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著力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三是加快農業人才培育尤其是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包括現代農民培訓,著力解決“將來誰來種地”的問題。
陳萌山表示,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農業部決定今年在全國開展“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