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來源: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日期:2012-01-10
2011年12月29日,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院西北特色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甘肅省天然藥物重點實驗室)作為承擔單位、甘肅省定西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協作完成的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瑞香狼毒線蟲觸殺活性物質及當歸麻口病防治研究”通過了甘肅省科學技術廳組織的項目驗收和科技成果鑒定。
當歸是甘肅省道地藥材之一,產量占全國的95%以上,享有“中國婦科人參”的美譽。當歸麻口病一直是困擾當歸種植業發展的瓶頸難題,不僅影響當歸的產量,而且會造成當歸藥材質量下降,嚴重影響當歸種植的經濟效益和產業發展。目前防治當歸麻口病使用的化學農藥易造成環境污染,存在嚴重的農殘問題,對當歸產品的品質和質量產生嚴重影響。
研究發現,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富含酚類、香豆素、萜類、生物堿等活性化合物,有良好的殺蟲效能。該項研究以當歸麻口病主要致病線蟲—馬鈴薯腐爛莖線蟲為受體,采用活性跟蹤分離和波譜解析手段,明確了瑞香狼毒中8種具有明顯線蟲觸殺活性的雙黃酮類和香豆素類化合物的化學結構和物理性質,其中以狼毒色原酮的線蟲觸殺活性最強。科研人員開展了連續3年的田間試驗,發現基于瑞香狼毒線蟲觸殺活性物質制劑對當歸麻口病、葉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能顯著提高當歸藥材的產量和品質。研究還發現,該制劑在當歸藥材和土壤環境中無殘留,為當歸麻口病防治提供了新途徑。
瑞香狼毒是退化草地的標志植物,具有根系發達、生命力強、生物產量大等特點,近年來在我國北方草地局部地區大肆蔓延,其全株有毒,家畜誤食會導致大批死亡。蘭州化物所開展的植物源農藥的開發研究工作,可以變害為寶,為中藥材病蟲害的防治開辟了新途徑,對我國草原毒草蔓延防控及草場生態恢復以及我國農牧業發展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