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中國衛生有害生物防制協會 來源:中國衛生有害生物防制協會 日期:2011-12-09
衛生殺蟲劑是指主要用于公共衛生領域控制病媒生物和影響人群生活的害蟲的藥劑,主要包括防制蚊、蠅、蚤、蟑螂、螨、蜱、蟻和鼠等病媒生物和害蟲的非農用農藥。衛生害蟲的防制方法有多種,如物理防制、化學防制、生物防制和綜合防制,其中化學防制具有快速、高效、經濟、簡便的特點,成為目前使用最廣泛、最有效的防制方法之一。化學防制的核心是用衛生殺蟲劑以適宜的形式殺滅衛生害蟲,從而有效地控制害蟲的繁衍及疾病的傳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及化學合成農藥的不斷創新,衛生殺蟲劑應用的種類和劑型也不斷變化和擴大。
一、衛生殺蟲劑應用管理體制
衛生殺蟲劑相關政策的出臺機構是農業部,登記、管理機構為農業部農藥檢定所。
衛生殺蟲劑的應用管理部門為各級愛衛會辦公室,負責全國病媒生物控制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工作;技術指導部門為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負責衛生害蟲密度監測、殺蟲劑抗性監測、防制效果評估和殺蟲劑合理使用的技術指導及專業培訓;應用推薦部門為中國衛生有害生物防制協會,負責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的引進、推廣及應用。
二、衛生殺蟲劑應用管理機制
近幾年加強了衛生殺蟲劑的機制管理,主要體現在:
1、全國愛衛會、衛生部頒發了《病媒生物預防控制管理規定》,其中第十二條規定“病媒生物預防控制使用的藥物、器械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禁止使用違禁藥品。”第十八條規定“鼓勵和支持開展病媒生物預防控制技術的研究,鼓勵和支持推廣應用先進的病媒生物預防控制技術、方法和藥械。”
2、2001年公安部下發了《關于大力收繳“毒鼠強”等禁用劇毒急性鼠藥嚴厲打擊投毒犯罪活動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整頓鼠藥生產經營秩序,堵塞國家禁用劇毒急性鼠藥流散社會的源頭和渠道。”
3、衛生部病媒生物控制標準委員會制訂并上報了《病媒生物預防與控制藥物采購指南》,即將成為國家標準頒布執行。標準明確了衛生殺蟲劑采購的主客體、采購的程序、方法和要求等。
4、中國衛生有害生物防制協會采取了以下激勵措施:(1)每2年組織一次產品推薦應用活動;(2)在協會網站《中國有害生物防制網》(www.cpca.cn)開辟“中國蟲控采購中心” 平臺,免費刊登殺蟲產品;(3)在衛生部應急辦公室領導和指導下,正在籌建應急藥物和應急隊伍體系;(4)每年召開的年會上設置衛生殺蟲藥械展覽會;(5)受托召開新產品、新品種、新技術發布會。
三、衛生殺蟲劑應用領域
1、從應用對象分析,主要為各級愛衛會辦公室、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有害生物防制服務機構(PCO)、居委會、物業管理部門、部分單位以及個人。
2、從殺蟲對象分析,主要防制蚊、蠅、蚤、蟑螂、螨、蜱、蟻(含白蟻)和鼠等病媒生物和害蟲。
3、從時間段區分,可分為經常性控制、大型活動控制和應急控制。
四、衛生殺蟲劑應用技術
1、使用衛生殺蟲劑種類
(1)有機氯類 國內大部分已停用(瘧疾高發的非洲國家近年使用DDT滅蚊)。
(2)有機磷 我國目前使用的品種主要有DDVP、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倍硫磷、毒死蜱、辛硫磷等,其中DDVP的使用量最大,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而在歐美等國,已禁止用于衛生殺蟲。
(3)氨基甲酸酯類 常用品種主要有仲丁威(巴沙)、殘殺威,其中殘殺威對蜚蠊有較好的防制效果。
(4)擬除蟲菊酯類 目前作為家庭衛生用殺蟲劑的原藥大多數是這類農藥,主要有丙烯菊酯及其系列產品(右旋-丙烯菊酯,SR-生物丙烯菊酯)、胺菊酯及其系列產品(右旋胺菊酯)、氯氰菊酯及其系列產品(右旋氯氰菊酯、高效順、反氯氰菊酯)、苯醚菊酯及其系列產品(右旋-苯醚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甲醚菊酯、氰戌菊酯、氟氯氰菊酯。其中胺菊酯使用量最大,其次是氯氰菊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
(5)生物殺蟲劑及昆蟲生長調節劑 我國應用的生物殺蟲劑主要是球形芽孢桿菌和蘇云金桿菌,對蚊幼蟲取得一定的防制效果。昆蟲生長調節劑在我國應用較少,主要用于蜚蠊防制。
2、使用的常用劑型
我國目前生產和使用的劑型有:粉劑、可濕性粉劑、膠懸劑、噴射劑(包括油劑、酊劑、水性乳劑、乳油)、氣霧劑、盤式蚊香、電熱蚊香、毒餌、粘捕劑、煙劑、殺蟲涂料驅避劑等。
3、衛生殺蟲劑的抗性
姜志寬等指出,“隨著殺蟲劑的使用范圍、使用數量、使用次數的增加,衛生害蟲產生的抗藥性越來越嚴重。在我國不同地區,目前已有多種害蟲對常用殺蟲劑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藥性,低者幾倍、高者幾十倍、幾百倍以上,給除害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五、衛生殺蟲劑生產應用存在的問題
1、在生產方面:目前我國雖然是農藥生產大國,但衛生殺蟲劑仍存在以下較為突出的問題:
(1)衛生殺蟲劑原藥少,復配劑多;精品少,大路貨多;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少,仿制產品多;
(2)“由于企業間競爭相對激烈,一些企業采取違規標簽和宣傳,超低價傾銷等方式進行違規經營,以便在惡性競爭中取得優勢。一些制劑企業為降低成本,往往從非法的原藥生產企業購買原料。超市過高的入市門檻和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給企業增添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最終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
(3)多數企業規模小而分散,、技術水平低,研發投入小,產品雷同,品種有效成分相似,用戶選擇能力低。
2、在流通方面:一是藥械采購不規范,目前我國還無一個衛生殺蟲劑采購標準,對采購的評價和監管存在諸多困難;二是市場上衛生殺蟲劑產品的假冒偽劣現象時有發生,嚴禁市場流通的急性劇毒鼠藥仍屢禁不止,仍有少部分無農藥登記證產品在市場上出現。
3、在應用方面:一是使用者培訓和技術指導較差,造成重復使用、過度使用、無效使用等情況出現,在很多品種和地區過早地出現耐藥性和不必要的污染;二是使用者自我保護和科學用藥的意識不強,重效果,輕后果;重快速,輕實效;重價錢,輕價值;重局部,輕全局;重目前,輕長遠的現象比較普遍。有報告指出,長期大量使用農藥,其污染及危害是極為嚴重的。在食品的5大污染源(化學農藥、工廠“三廢”、城市垃圾,化肥及人為因素)中,農藥首當其沖,污染面最廣、持續時間最長、殘留農藥對人體健康影響最大。大量施用農藥,會使“三R”越來越嚴重,即Resistance(抗性)、 Residence(殘留)和Resurgence (再猖獗)。我國目前土壤中六六六、DDT等有機氯農藥檢出率為100%,每年發生農藥中毒事故幾萬起、農藥及其“三廢”污染糧食達8億多噸;三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專業隊伍用藥比例遠遠低于非專業人員(家庭和個人);四是在處置蟲媒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超量濫用衛生殺蟲劑已是常態,所蘊含的環境危害和生態風險十分嚴重;五是在發達國家已經禁用的作為衛生殺蟲劑的敵敵畏農藥,在全國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仍普遍使用,至今未見到有關部門禁用或限用的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