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中國農藥網 來源:中國農藥網 日期:2011-11-30
羅甸是我省蔬菜、水果生產大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直接影響著地方農產品的品牌形象和競爭力,影響著當地廣大農民致富道路是否平坦順利,關系到地方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基于這一判斷,羅甸縣高度重視并采取多方面措施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他們將農藥經營備案作為工作抓手,嚴把農藥市場關口,有特色,有成效,得到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的充分肯定,值得各地借鑒。
一、農業執法要積極跟進新的形勢需要
農業執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服務農民、服務農業發展,這就要求農業執法者始終關注、研究和跟進農業發展的形勢需要,以及廣大農民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渴望。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經過艱苦摸索和充分研究,羅甸縣委縣政府決策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解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推進縣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主要途徑。種植業方面主推三大產業:一是做優做大蔬菜產業。羅甸縣目前蔬菜種植面積達25萬 畝,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今后將充分利用春早、夏長、秋遲、冬短的氣候特征,大力推廣“菜—稻—菜”一年多熟種植模式,穩定早春蔬菜,提高晚秋蔬菜種植面積,根據市場需求,加大蔬菜新品種的引進、試種和推廣,調優品種結構,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打造好羅甸蔬菜品 牌,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二是做優做大水果產業。目前羅甸縣水果面積達13.54萬畝。下一步將 在大力發展以羅甸臍橙為主以楊梅、香蕉等為輔常規水果的同時,充分利用氣候炎熱、土壤稀薄、耕地面積少的喀斯特山區資源,突出發展以火龍果為特色的水果商品生產基地。三是做優做大茶葉產業。利用“上隆”茶這一品牌,結合縣內移民安置,進一步擴大茶葉種植規模,延長茶產業鏈,做大做強茶產業。遵循綠色有機的 理念,按照種植連片化、建設標準化、品種優良化的路子,羅甸縣優勢農業產業正在走向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
縣委縣政府的這一系列決策,地方農業加速發展、加快轉型的形勢,對農業執法隊伍意味著什么?羅甸縣農村工作局組織農業執法大隊、農藥管理站等單位有關人員,認真學習、領會和分析研究縣委縣政府有關文件。他們分析,當前全縣常年需要殺蟲劑300噸、殺菌劑240噸、除草劑50噸、植物生長調節劑12噸 左右。與各地一樣,假冒偽劣農藥坑農害農,導致農業減產、農民損失現象時有出現;禁用農藥禁而難止,限用農藥(禁止在蔬菜、水果、茶葉上使用)超范圍使用,給農產品質量安全造成隱患,極有可能嚴重損害羅甸農產品的“綠色生態”形象,給蔬菜、水果、茶葉產業以致命打擊。這一狀況,與縣委縣政府的戰略部署, 與廣大農民盼望農業穩定發展、盼增收致富,有不小差距。
明晰了形勢,確定了問題,就找到了農業執法在貫徹縣委縣政府部署中的位子、職責,也找到了工作的努力方向和著力點。他們深刻認識到,農業執法部門肩負著農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行政執法職責,必須服從和服務于農業加速發展、加快轉型這一大局,開拓進取,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扎實工作,以切實維護好廣大農民的切身 利益,保障好農業的穩定健康發展,尤其是要充當好地方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的“守護者”。
二、創新工作機制,開展農藥備案經營
如何解決農藥市場現狀不適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需要這一矛盾?經過分析研究,羅甸縣農村工作局決定創新工作機制,充分利用《貴州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關于“農業投入品經營實行備案制度”的規定,對農藥實行經營備案,從源頭上對流入本地的農藥進行把關。他們的做法是:
第一,創新機制,落實責任。成立了以局領導為組長、農業執法大隊、農藥管理站等部門為成員的農藥監管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農業執法大隊,具體負責農藥日常監管工作。實行分組包片負責制,全縣分為縣城、鄉(鎮)和邊界三個工作區,在重點農業產區設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點23個,其中省級電子監控點6個,縣級17個,指定專人定點負責,形成層層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工作格局。為執法大隊配置了一批臺式電腦、手提電腦、便攜式復印機、速測儀等執法設備,2011年落實工作經費16萬元。
第二,研究制定方案,反復宣傳動員。制定備案方案前后,該局組織農藥生產企業、經營企業、特優農產品生產基地負責人等召開座談會近30次,努力使備案工作方案科學、適用和方便操作。同時也讓大家認識到,開展農藥經營備案,是《貴州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的法律規定,是農藥經營者維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定義務,也是構建良好農藥市場秩序、維護守法經營者利益的好辦法。
第三,開展調查摸底和建檔工作。該局開展了農藥經營、使用情況調查摸底工作,確認全縣有集貿市場30個(鄉級19個,中心鎮7個,村級4個),農藥經營戶147戶(掛靠農業部門23戶,掛靠供銷合作社45戶,林場、茶果場4戶,其中規模性批零兼營5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87個(種植業15個,養殖業19個,服務業51個,其他17個),特優農產品生產基地13個,上柜農藥品種169個(殺蟲劑23個,殺菌劑130個,除草劑14個,植物生長調節劑18個)。根據摸底情況,要求并指導生產經營企業、特優農產品生產基地提供翔實材料建立檔案。檔案材料有:生產企業法人證書、法人身份證、近期企業法人照片、機構代 碼證、企業規模簡要說明、產品登記文件、在我縣銷售的產品名稱目錄及產品介紹、產品包裝正反面照片(拷盤)、企業經營執照、生產許可證或批準文件、執行標準,相應產品合格證及檢驗報告等、與農業執法大隊簽定責任狀和產品質量承諾書共13項材料復印件。
第四,扎實開展農藥備案審查。要求農藥經營者提供以下備案材料:品種調撥單或送貨單、生產許可證或生產批準文件、質量標準和質量合格證、檢驗報告、營業執照、經營企業或個體身份證復印件(第一次備提供,以后備案不需要提供)、產品包裝正反面照片(同一產品以后不提供)、產品標簽、門面合同、農藥倉庫簡要說明、農藥倉庫保管員近期相片。
縣農業執法大隊指定專人從事備案工作。執法人員利用農業部在網絡上公示的農藥行政審批等資料,對報備案的農藥進行審查。審查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當事人(不合格的,立即用電話先通知),并把不合格產品匯總后,向全縣農藥經營者通報。對冒證、套證、標簽不合格的農藥,第一次責令當事人退回,將不合格產品的記錄在 案,并要求當事人簽字,以杜絕當事人再次購進該批次產品。對同一當事人再次出現同一不合格產品的,將依法收繳嚴處,并納入重點監管對象。對屢教不改的,將違法行為記錄通報工商等相關部門,建議取消其經營資格。
三、農藥經營備案成效顯著
至2011年10月底,該縣已辦理農藥經營備案145戶,農藥品名710個,農藥標簽1034個。已建立農藥經營使用檔案169個,其中上線公司和企業及專業合作社150個,個體戶20個。經過農藥經營備案,當地農藥市場秩序發生顯著變化,取得明顯成效:
——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通過備案,有力地控制了流入市場的農藥品種,杜絕了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藥,引導經營戶不采購和銷售限用農藥,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到10月底,該縣今年抽檢蔬菜5021個批樣,合格率99.98%;水果樣品602個,合格率100%。當地農產品真正成為“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茶”,有力增強了市場競爭力,目前該縣火龍果30元/公斤、臍橙8元/公斤,且供不應求。
——有力防堵了假冒偽劣農藥坑農害農。通過備案,發現證號過期119個,涉嫌假冒證號104個,分別占排查總數的8.7%和9.9%。采取及時、有效措施,該縣將這些假冒偽劣和違法農藥清退出本地市場,實實在在維護了農民利益。
——為指導、管理農業生產提供助力。通過農藥備案和建檔工作,農業生產管理和技術指導部門對哪些地方種植什么,需要什么藥,供應商有那些品種農藥,做到了心中有數,能及時開展點對點的指導服 務,為全面推行標準化用藥、助推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創造了良好條件和寬松的環境。在今年應對嚴重旱災、處置病蟲災害、指導農業生產過程中,種子、肥料、農藥經營備案數據庫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業部門根據備案情況提出指導意見,引導農資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適時、科學調配農業投入品,支 持了農業生產穩定發展。
——真正找準了農藥執法工作的著力點和有效方法。農藥經營備案改進了農藥執法檢查方法,提高農藥執法的工作效率。同時,農藥經營備案記錄與經營臺賬,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投入品質量責任的可追溯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促進了農藥經營誠信氛圍的建設。目前,該縣農藥經營者普遍十分關注自己的農藥備案記錄、違法行為查處記錄,努力維護誠信守法經營形象,自覺嚴把進貨關,自覺規范自己的經營行為,部分經營者 尤其是絕大多數批發戶、規模經營戶已經成為誠信經營典范。部分鄉鎮農藥經營戶為防止購進不可靠農藥,主動聯系縣城批發戶,開展合作經營,農資連鎖經營等模式在當地得到推廣,進入本地市場的農藥普遍安全可控,農藥經營行為規范化程度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