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中國農藥網 來源:中國農藥網 日期:2011-09-14
作物保護企業和印度農藥行業協會(技術驅動型農業公司)為檢查猖獗增長的化學殺蟲劑生物制品,聯合成立打假工作組。和植保協會聯合發起這次活動的公司主要有印度Rallies公司、拜耳作物科學、巴斯夫、 Indofil實業公司和Excel Crop Care公司。
這些非法農藥的銷售阻礙了800億盧比印度農藥市場的增長。據業界估計,今年財政年度非法農藥產品的銷售占到200億盧比。
針對作物保護公司的抱怨,安得拉邦農業部七月進行了突擊檢查,查處了309家非法公司。
印度農藥行業協會總裁P.K. Mazumdar先生表示,上一財政年度非法農藥在印度的銷售額估計為160億盧比,其中將近50億盧比是通過“生物制品”獲得,而這些所謂的 “生物制品”不需要任何注冊、實驗測試、質量控制標準或實驗室證書,因為這并不是強制性的。
Mr Mazumdar說道:“假冒農藥作為化學殺蟲劑,主要包含非法進口農藥的可疑有效成分和雜志。非法產品的進口商用‘生物制品’來掩飾貨物,尤其來自中國的商品。”
當前殺蟲劑法案中大量漏洞正等待議會批準加入《新農藥管理法案(2010年)》中。
當前《印度殺蟲劑法案(1968年)》 有875個注冊產品被列為農藥。Mr Mazumdar說到,農藥登記規范很嚴格,須包括超過100億盧比研發投資。
“非法生物制品”制造商最近在卡納塔克邦政府打擊下轉移到安得拉邦,Mr Mazumdar說到,印度農藥行業協會計劃8月前向中央貨物稅及關稅局主席作個陳述,將非法生物制品作為有毒化合物以便進行進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