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南京報 來源:南京報 日期:2011-09-13
一根豆角被“喂”11種農藥,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種農藥,剛噴過農藥的蔬菜第二天就被采摘下來,運往市場銷售。日前,有媒體曝出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蔬菜,在生長過程中被施加多種農藥。中國農業大學農產品流通與營銷中心主任安玉發教授表示,蔬菜產銷全過程中沒有農殘檢測,與我國脆弱的“控農殘”體系密不可分。那么,國外又是如何控制農藥殘留的呢?
給草莓早打“預防針”
野口先生是日本千葉縣的果農,筆者見到他的時候,野口正在給草莓“打預防針”,也就是給剛長出果實的草莓噴灑殺蟲劑。
筆者看到草莓地旁邊放了幾袋殺蟲劑,上面寫著“低毒、污染小、合格”的字樣。野口說,跟小寵物要打疫苗一樣,剛栽培的草莓也要通過噴藥來提高抵抗力。但他們只在草莓噴藥安全期噴灑,以保證草莓上的有毒物質能在成熟前充分分解掉。等草莓果實長大一些,就過了噴藥安全期,不能再噴灑農藥了。否則,草莓成熟后會有殘留。
野口擁有3個草莓育苗大棚,占地約1600平方米,里面設有空調、自動澆水裝置等,采用電腦控制,用機器檢測苗體的病毒、蟲害以及是否具有免疫力等。“要想防病蟲害,要從育苗期開始。我這選的都是抗病品種,自身的抵抗力很強,而且初期培育的好,以后就不需要太多農藥了。”野口生產的草莓個子都不是特別大,但很整齊,而且是自然成熟的,所以味道鮮美,十分暢銷。
野口還擁有一小片蘋果園。筆者看到,蘋果樹下鋪設著反光板,蘋果上套著紙袋子。野口說,反光板可以照走一部分害蟲,還能使果實上下都獲得充分的光照;給蘋果套上紙袋,能防止病蟲害并提高營養。
灑農藥前先考證
英國普通百姓選購食品時,很少關心農藥殘留問題,因為民眾相信,有專門的政府機構把關,只有合格產品才會進入市場。
英國農藥殘留委員會每季度都會檢測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量,并及時向社會公布。最新公布的檢測結果顯示,市面上的果蔬只有1.8%農藥殘留超標,包括蘋果、茄子、卷心菜、葡萄、草莓等。農藥殘留委員會的負責人說,農藥殘留量取決于三個因素:農藥使用劑量、農藥使用時機、植物對農藥的吸收情況。“其中前兩個因素都是人為可以控制的,所以,英國農藥使用者都必須參加培訓,取得資格證書。”
據倫敦郊區的一位蔬菜種植者介紹,英國有專門的《農藥法》,如果不經過培訓直接使用農藥,就會被罰款甚至判刑。要想使用農藥,先要向英國技能測試委員提出申請,參加專門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13個部分,涉及農藥相關法規、施藥工具、施藥部位、施藥時機、種子施藥、土壤處理、氣象條件對用藥的影響等內容。培訓后要參加筆試、口試和實際操作考試,都合格了才能拿到《農藥使用資格證書》。務農者經過這樣嚴格的培訓和考試,種出的果蔬很少出現農藥殘留現象。
此外,英國政府建議農民在噴灑農藥前,先通過輪作、深翻、間作、遲播種等自然方式控制病蟲害。如果必須用農藥,可選用不同廠家生產的產品,以減輕農作物抗藥性。
種洋蔥香菜防蟲
在德國,超市里賣的幾乎都是有機蔬菜水果。在生產過程中,這些果蔬都禁止使用化學農藥。為此,德國果農和菜農有不少消除病蟲草害的好辦法。
德國人最愛吃的蔬菜是卷心菜,他們將其稱為“蔬菜之王”,號召每人每天至少吃上50克。正因為如此,德國的卷心菜種植十分廣泛。來自德國下薩克森州的奧勒爾是位種植高手,他擁有5公頃蔬菜和20多公頃的果園。奧勒爾告訴筆者,卷心菜是絕對不能打化學農藥的,否則會殘留在葉片上,清洗不凈,危害健康,“為了預防病蟲害,我們從一開始就要做許多準備工作。”例如,在前茬蔬菜收獲后,徹底打掃清潔基地,將殘留物質全部運出基地深埋,并對土壤進行深翻。
“我們最常用的是生物除蟲。例如青蟲是卷心菜的大敵,所以會在每兩行卷心菜之間種上香菜或者洋蔥。”奧勒爾說,同時,他們還采用生物除蟲劑,這種除蟲劑是用皂莢、蒜、醋等物質為原料制成的,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如果害蟲太多,我們還會買一些白粉蝶絨繭蜂、鳳蝶金小蜂放在菜地里,這些昆蟲是菜青蟲的天敵,可以很快消滅它們。“不過這些昆蟲不能放得太多,以免影響生態平衡。”此外,他們還使用反光除蟲板和防蟲網防治蟲害。
筆者在他的種植基地看到,地表還覆蓋著一層黑色的薄膜。奧勒爾說,這是一種多功能液態膜,噴灑在土表,能起到保溫和防雜草的作用,又可在雨水、光照下降解為有機肥,從而促進增產,而且不污染環境。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方法,德國的卷心菜優質美味,好口碑享譽全球。
農殘超標,三年不許上市
美國農場主從來不敢隨便使用化學農藥,否則他們可能傾家蕩產。
美國鼓勵和扶植農業種植,但在管理上卻絲毫不松懈。僅在農藥殘留方面,就有三大管理部門,其中,國家環保署負責制訂農殘最大允許標準,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負責標準的具體執行,定期抽檢并出版農藥殘留分析手冊,美國農業部負責前期監測工作以及規范生產管理。
美國環保總署專門設立了一個“農藥殘留網”,所有上市農產品都可以在上面查到“農殘最高限量”。筆者注冊后,發現只要輸入蔬菜、水果的批號,就可以查到非常詳細的農藥監測情況,例如筆者剛買的菠菜,其所在批次的農藥檢測結果為0.2ppm(體積濃度),而規定的最高限度是2.0ppm,所以清洗后就可以放心食用了。據了解,網站上的信息都是環保署、FDA和農業部提供的,十分權威可靠。
美國是一個法規完善的國家,果蔬農藥殘留也不例外。美國農產品在上市之前,都要經過FDA的嚴格抽查。對于農藥超標的產品,無論生產廠家有什么理由,FDA都不允許上市,并對生產者進行巨額罰款和1—3年內不許上市的懲罰。在這種嚴格的規定下,農產品生產者不敢鋌而走險,所以農藥殘留控制得很好。
根莖施肥必須在安全期
人們都知道巴西是個足球王國,其實它還是個農業大國。這里的農作物、蔬菜、水果產量十分大,大豆、甘蔗、馬鈴薯、葡萄應有盡有。難怪不少巴西人常自豪地說:“在巴西的土地上隨便扔顆種子都能生長。”
不過,巴西的農產品產量雖大,農藥和化肥卻用得并不多。巴西的馬鈴薯產量很高,在種植這類根莖類蔬菜時,他們有不少好方法。
巴西農業部一位種植技術方面的負責人告訴筆者,根莖類蔬菜果實埋在土里,人們常認為不會有農藥殘留。但實際上,留在土地上的磷、鉀等肥料會滲入深處,污染蔬菜。巴西農業部根據這類蔬菜的生長周期,制訂了專門的施肥方法,如對馬鈴薯來說,一定要在早期施肥,因為此時根部的果實尚未完全形成,能促進營養的積蓄。等蔬菜進入產品形成旺盛期以后,葉片停止生長,就不要大量施肥了,可以用一些綠色有機肥料。這樣生長出的馬鈴薯就很少有農藥殘留了。